(通訊員:彭衍芬)
9月23日晚,就在超強臺風“樺加沙”逼近廣東沿海前夕,一份珍貴的臍帶血造血干細胞已率先從廣州白云機場啟程,由廣東省臍血庫臨床應用專員護送飛往合肥。這份配型成功的“生命火種”,被安全存放在專業的液氮轉運罐中,最終順利送達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血液科移植艙,為52歲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劉女士帶來重生的希望。
原本按計劃,這份臍帶血將于24日送達醫院。但氣象部門23日中午發布的臺風紅色預警顯示,"樺加沙"將以15級風力正面襲擊粵東沿海。面對即將全面停運的交通網絡,廣東省臍血庫果斷決定 "啟動應急預案,23日晚必須起飛!"同時啟動綠色通道,采取多項應急措施,全力保障臍帶血安全及時送達。
生命至上的應急響應
9月中旬,廣東省臍血庫接到查詢申請:一位52歲的劉女士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確診急性白血病,醫生決定采用臍帶血移植方案。
經全國查詢配型,9月12日在廣東省臍血庫找到了一份相合度較高的臍帶血。三天后,專家確認該臍帶血符合移植標準,手術定于9月25日進行。
然而天氣預報顯示,超強臺風“樺加沙”正朝廣東沿海襲來。9月23日,廣州宣布實施“五停”(停工、停業、停市、停課、停運),對臍帶血如期運送構成嚴峻挑戰。
與臺風賽跑的準備
臍帶血造血干細胞移植的每個環節都有嚴格時間要求,延誤可能直接影響患者治療。
面對臺風逼近的突發情況,廣東省臍血庫立即啟動應急預案,果斷將原定于24日的運送計劃提前至23日晚執行。轉運時間的延長,對臍帶血造血干細胞的活性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臍帶血造血干細胞必須在-150℃以下的深低溫環境中儲存。為確保因提前轉運而延長的在途時間不影響細胞活性,臍血庫對專用液氮轉運罐的性能進行了嚴格驗證,確認其能夠穩定維持-150℃超低溫環境超過60小時,完全滿足此次任務的保活需求。
為確保萬無一失,血庫迅速協調各部門開啟綠色通道,加快完成各項審批流程。液氮庫工作人員緊急辦理出庫交接手續,將始終處于-150℃深低溫環境下的臍帶血小心取出,封裝進液氮罐中。轉運全程使用智能溫濕度記錄儀實時監測罐內溫度變化,確保這份“生命火種”在25日移植時仍保持最佳活性。
這一系列針對轉運時間提前所采取的特別措施,有效應對了臺風天氣帶來的挑戰,以保障患者如期接受治療。
千里生命速遞
9月23日19:04,廣東省臍血庫工作人員攜帶液氮罐,趕在臺風來臨前順利起飛。
“出發前3小時,我們還擔心航班可能取消,就像以往應對臺風時那樣。”工作人員在飛行途中始終守護著裝有臍帶血的液氮罐,隨時監控溫度變化,確保細胞活性不受影響。
當晚20:42,航班順利抵達合肥。這份臍帶血被妥善保存,等待在9月25日移植當天準時送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。這場跨越千里、無畏臺風的生命接力,最終為患者的如期治療提供了堅實保障。
臍帶血移植的生命希望
臍帶血富含造血干細胞,是治療白血病、再生障礙性貧血、重癥地中海貧血等疾病的有效手段。近年來隨著醫學技術進步,臍帶血應用范圍不斷擴大,為更多患者帶來希望。
對于像52歲的劉女士這樣的急性白血病患者,臍帶血移植尤為重要。與傳統移植方式相比,其配型成功率更高,能有效緩解“尋髓難”的困境,大大縮短患者等待時間。對于老年患者而言,這更是一項重要的治療選擇。即便患者因身體條件無法進行常規移植,臍帶血移植或輸注也能通過免疫調節機制發揮抗腫瘤作用。
截至目前,廣東省臍血庫作為國家批準設立的合法臍血庫,已安全運營二十余年。此次成功的生命速遞,再次展現了專業臍血庫應對緊急情況的標準化流程和應急能力。
“每一次成功轉運,都體現了我們應對突發情況的專業能力。”廣東省臍血庫負責人表示,“守護生命,我們永遠在路上。”